「電影 花火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  

  

  所謂的經典,指的大概就是穿越迢迢時光後,還能撼動人心的作品罷。

 

 

 

  電影上映的當下,視覺特效和影片尺度容易成為話題焦點,但這類因素的賞味期限不只短暫,也容易隨同時間一起衰老,比如重看莎朗史東(Sharon Stone)一脫成名的《第六感追緝令》(Basic Instinct, 1992),影片拍的教人哈欠連連,直感無聊,劇情走的是黑色電影路線,卻怎樣都懸疑緊張不起來,電影當年引爆話題的尺度,現在看起來不過爾爾,跟當今的裸露程度相比,根本是小巫見大巫,影片怎麼可能會不顯老?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 

  《紳士密令》是英國導演蓋瑞奇(Guy Ritchie)執導的諜報片,改編自六零年代的美國影集,《繡春刀》為中國導演路陽掌鏡、張震領銜主演的古裝片,兩部皆於2015年前後上映,都是以特務為主角的動作片,一中一西,看似八竿子打不著,我卻以為有許多相同之處。

 

 

  整體而言,無論《紳士密令》或《繡春刀》都是讓人失望之作。蓋瑞奇這次是失手了,擅長舊瓶新裝的他,並沒有讓普普風在《紳士密令》重獲新生,刻意仿舊的復古風情,整齊劃一到有些呆板,連帶磨掉了蓋瑞奇的鮮明性格,好在剪接仍維持一慣水準,至少還能一氣呵成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    

  

   《紅色情深》怎麼看都像是《雙面微若妮卡》(Double Life of Veronique)的延續,同樣圍繞著生命裡難以解釋的偶然和巧合,女主角也同樣是那位眼神純真、四肢修長,具有小鹿般靈動之美的伊連雅各(Irene Jacob)。

 

 

 

  奇士勞斯基的宿命觀點眾所皆知,他總是在思忖與揣摩,命運雖然仿若謎團,但卻存在著一股超驗力量,只可感而無法言說的,隱隱牽動起命運的絲線,一切事物遂朝自身應然的方向傾斜,《紅色情深》裡亦無不瀰漫著如是氛圍。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  《白色情迷》古怪而有趣,屬於黑色幽默的小品,主題是平等,影片著墨較多於男女關係上。我總以為,廣義的性別或許能談平權,兩性間的實質關係/互動,無論從生理或心理層面,皆難能存在所謂的平等。總有對感情投入較多的那方,更別提客觀條件上的優劣,甚至是社會文化位階的落差,既然每個人都有所不同,個體之間難以存在完全的平等,或許也就教人可以接受了。

 

  除了討論男女之間無法對等的張力,電影也巧妙帶出波蘭社會的變化,落魄的男主角回到波蘭後,搭上了資本主義的順風車,靠著收購土地致富,進而以假死誘騙女主角到波蘭繼成遺產,遂行內心盤算的報復計劃。整個過程呼應著法國思想家盧梭(Rousseau)在〈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〉中所提出,私有制的出現加速了種種的不平等,圈劃土地尤其是苦難的根源,人類的不平等便是由伴隨文明而生的強弱貧富所形塑。

 

  片尾男主角遙遙凝望被關在牢裡的女主角,表面上看起來他復仇成功,以一報還一報,這夠平等了罷?不過見女主角以手語回應他後,便抑止不住地淚流滿面,顯然平等從來就只是相對的,而且不可能純粹。

 
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  

  奇士勞斯基(K. Kieslowski)是我觀賞歐洲電影的重要起點,因為大學電影社的指導老師聞某人超愛他的,常把他的名字掛嘴邊,例行的放映也鮮少遺漏這位波蘭導演。對年少時的我來說,奇士勞斯基完全就是歐洲電影美學的代表,那些細膩溫潤的光影,加上存在感極強的古典配樂,從容揭露著攸關命運之類的龐大主題,詩意且富含人文底蘊,正是我所想像的歐洲,年輕時就只看的到這些了。

 

  重看奇士勞斯基,以為自己在徹底成為一個俗人之後,對這類殿堂級的大師名作會不再有感,萬沒想到事實正好相反,《藍色情挑》讓我重拾了許久未有的觀影悸動,我終於看懂奇士勞斯基了!想來是年歲漸長,終於沉澱了足夠的生命經驗,得以同理影片裡幽微的情感,進而和遙遠時空之外的老靈魂產生共鳴。

 

  重溫那些美的不像話的光影流轉,當然是看大銀幕的好處,特別是最後一個凝視的鏡頭,小銀幕裡黑壓壓的陰影,在大銀幕上卻呈現出教人屏息的色光浮動,駒光過隙,恰如時刻移易的心緒,也像是命運本身。

 

  過去觀賞《藍色情挑》,只看到被悲痛所囚禁的女主角,試圖拋開過去,尋求內心的平靜和自由,現在到底品嚐出導演的細膩,無論是咀嚼糖果、雨夜裡的倉惶、對吹笛手的關注、拒絕領取樂譜……等微小安排,皆足夠容納多義且深邃的解讀。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  

  適逢暑假,捷運車廂內不時充塞大聲喧嘩、臭汗淋漓的年輕人,一方面對此感到不耐,同時又暗自羨慕那無畏的青春,那可是還能理直氣壯活在自己世界的年紀,還有無限本錢能睥睨眼前一切的階段,就像電影《下妻物語》中的桃子和小草莓所演繹的。

 

 

 

  中島哲也執導的《下妻物語》改編自少女系作家嶽本野蔷薇的作品,描述發生在下妻這個東京近郊的少女故事,少女之一的桃子走羅莉風,一心嚮往洛可可頹靡的爛漫世界,每天把自己打扮成和環境格格不入的洋娃娃貌;少女之二的小草莓是個太妹,成天騎著改裝機車亂竄,過著粗野蠻橫的暴走族生活,倆人看似迥異,卻在這個與自己相違的小鎮裡,兀自發展出一段珍貴的友誼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  

  光審視中文片名和領銜主角,《愛情未來》(Things to Come)會讓人誤以為是部描述熟女渴愛的電影,生活在都會的失婚女性,寂寞的等待愛情降臨,好像女人除了男人就不需要其他,只要依賴愛情滋潤就能過活。其實此片幾乎無涉愛情,反倒是企圖戳破上述慾望城市般的想像,娓娓訴說著一位中產階級熟女的生活,平凡瑣碎如妳我可能正/將經歷的日子。

 

  片中擔任哲學教師的女主角年過四十,正值有點老又不夠老的年紀,專業上她備受年輕世代挑戰,生活裡她面臨失去至親的痛楚,甚至遭逢結褵十多年的丈夫背叛。對一位現代職業婦女,兒女離家,母親病逝,丈夫另結新歡,無疑只剩孑然一身,即便自我安慰終於重獲自由,該是過自己人生的時候了,世界也不會馬上煥然一新,她仍然會無可避免地在悲傷時哭泣,也還是會於開心時展露出溫柔的笑容,女主角伊莎貝雨蓓(Isabelle Huppert)的表演,沒有多餘的刻板性別詮釋與想像,直接觸及生而為人這件事,具備某種簡樸的魅力。

 

  影片拍的平淡,沒有太多高潮起伏,猶如直接從生活裡截取的片段,真實的仿若一面鏡子。女人二十來歲時,總難以想像自己三十歲的模樣,到了四十歲,即便覺得自己都可以丟進垃圾桶了,也不會斷然自暴自棄。歲月帶來了智慧和從容,縱使哲學能付予人思辨的能力,就算愛情早已不是全部,生命仍然持續向前,必然造訪的種種,還是會迎面而來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

  

 

  下班後照例前往健身房,沒想到天氣如此酷熱,健身房人數不減反增,光是換證入場就要排個老半天。延續傅柯的主題,健身這檔事在他的性史脈絡下,是一種將生命最大化的技術,透過自我鍛鍊將身體維持在某種水平之上,從性部署(deployment of sexuality)的角度,這不僅是出於自戀,更攸關到打造「階級的身體」。

 

  身體的培養同時象徵了經濟、政治霸權的培養,打造出健康、長壽、充滿活力的身體,是一種生命的政治性重組,有助延續和確保階級利益,講了這麼多,都是學究的歷史性分析,對於降低體脂或練出馬甲線毫無幫助,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諸位(包括蔽人在下我),無論是想告別三高、把妹或穿上比基尼,都帶著許多自戀式的想像罷,這倒頗能回應傅柯的論證,話說回來,夏日健身房的氣味,還真不是常人可以忍受。

 

  《登峰造擊》(Million Dollar Baby)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運動電影,裡頭有不少鍛鍊身體的細節,故事場景就設定在健身房,影片由好萊塢硬漢克林伊斯威特執導,希拉蕊史旺飾演以拳圓夢的苦命貧女,導演同時飾演片中經營健身房的男主角。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   只看過朴贊郁的《原罪犯》,不可否認受到驚嚇,很難說得上喜歡,卻也佩服導演的天才與膽識,病態揮灑駭人創意的同時,尚能刻鑿出人性複雜的內裏,乖張且暴戾,一等一的驚悚片。

 

  《下女的誘惑》相當親民,容易理解又不失個人風格,鐵粉可能會覺得不夠前衛,對我這種口味清淡的普羅大眾,《下女的誘惑》算是剛剛好,嗆辣至尚能入喉的程度,據說此片在台開出了好票房,不意外,影片拍的教人目不轉睛,也沒有擺出挑戰觀眾極限的姿態。

 

  電影是在真善美看的,重新裝潢過的戲院,走誠品文青風的木質調,貼上了一整片書本圖樣的壁紙,惟爆米花機台和大嬸工作人員的家常態度,沒讓人懷疑是否走錯了樓層。《下女的誘惑》裡也有整房的書,那是無知者的禁地,電影裡例行的朗讀會便於此進行,美其名是上流社會的交際活動,實則為了滿足一群衣冠禽獸的性癖好。多麼傅柯(Foucault)式的主題呀,知識和權力、規訓與懲罰......隨著故事發展,影片敘述觀點交錯,角色關係不斷進行瓦解或重建,什麼雙重制約、個體與權力建構、性部署、身體技藝……也都能拿出來用了。

 

  想當年傅柯在學院正紅,學子開口閉口就是這位光頭思想家,但我那位沙文指導對傅柯頗不以為然,甚至嚴禁我們套用理論,視之為一種方法學上的錯誤,認為那種去脈絡化的作法,有反歷史的傾向,讓我的求學階段憑空減少許多樂趣,只能逃到別校修課過乾癮,或許正是如此,當下女恣意搗毀姨父書房時,我的內心竟興起一股久違的快意。

 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         

    電影有剪輯優勢,電腦特效又無所不能,若還以魔術表演為題材,橫看豎看都有作弊之嫌了,如何突破這瓜田李下的困境,《出神入化1》(Now You See Me)確實漂亮做到,成功迷倒了全世界,像是在追BC 的《新世紀福爾摩斯》(Sherlock),明知不乏牽強之處,卻還是被俐落的節奏拖著跑,反正故事高潮迭起,演員充滿個人魅力,鋪梗亦頗具創意,情人眼裡出西施,誰還捨得費心抓漏?英國推理小說家渥特斯(M. Walters)不就有句名言:「真相的範圍極小而明確,但錯誤卻是無邊無際。」。

 

  就算換了導演,懷抱對首集的喜愛,我心甘情願踏入戲院,即便沒擺脫續集魔咒,單憑朱浩偉Jon Chu)的視覺能力,也足夠值回票價罷?《出神入化2》(Now You See Me 2)的視覺饗宴的確華麗,四騎士們沿襲著首集的魅力,偷晶片的戲碼行雲流水,根本已達炫技程度,雨中魔術秀巧思獨具,耍帥才是硬道理,走瘋癲路線的女騎士和胞兄首度露臉,鮮明性格討喜有趣,惟其他新角都有道具化之嫌,反派父子演技落差明顯,周董祖孫檔根本可有可無,至於幕後藏鏡人,完全就是意料中的人物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「情理之內,意料之外。」此乃編劇界之名言,魔術秀圖的是後者,譁眾取寵哪理還要多解釋,《出神入化1》的迷人處便是編劇從連連驚喜中,奮力拼湊出合乎情理的表述,解釋力或許薄弱,激盪出的火花已瑕不掩瑜。《出神入化2》大概為了另闢蹊徑,突破首集爆點滿分的重圍,這次刻意走反高潮路線,壓軸的除夕飛機秀讓人錯愕之餘,還興起被戲弄的不悅,至於首集留下的保險箱伏筆,以為會有大爆點卻不見轉折奇峰,連劇中角色都不僅大嘆,那懷抱了三十年的喪父之痛,到底是真是假?不過《出神入化2》畢竟是血統純正的商業大片,容不下過多的暗黑內心戲,那無語問蒼天的感嘆只是驚鴻一瞥,導演要說的就僅止於一個匠心獨具的暢快故事。

 

  魔術表演無論如何炫目,最誘人的還是戲法的玄機所在,電影的劇情再萬般高潮迭起,能緊緊抓住觀眾懸念的,仍是埋藏情節之下的隱蔽內幕,反高潮的《出神入化2》摒棄了開發幻術下的真相,換來一地落空的期待,真相或許盡在不言中,而毋需解釋的是,這票以四騎士為主軸的犯罪電影,將發展出一系列的後續故事。

文章標籤

A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